今天晚上23:08,不学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即将搭载长征二号F遥十五火箭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,点火本次发射将再送3名宇航员进入天宫空间站 ,知识舟号他们分别是和人费俊龙、邓清明和张陆 ,聊神届时,不学天宫空间站将史无前例地迎来6名航天员同时在岗 !点火这也是知识舟号我们空间站建设第一次在轨轮换,6名航天员将共同在空间站生活一段时间。和人值得一提的聊神是 ,邓清明是不学我国首批航天员 ,与杨利伟同一批,点火坚守到今天,知识舟号终得圆飞天梦。和人本次发射是聊神空间站建造阶段最后一次载人航天任务 ,让我们预祝发射圆满成功!本次乘组三维航天员 ,从左到右依次是费俊龙 、邓清明 、张陆 | 图源自人民网本次发射依然采用我们的中国“神箭”长征二号F火箭 ,长二F多次执行我国载人航天任务 ,都取得了圆满成功,相信这一次也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。本次发射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,关于酒泉,大家应该都比较了解了 ,不了解的话小编找机会带大家了解了解 。长征二号F采用四氧化二氮与偏二甲肼推进剂 ,是典型的液体火箭 ,那液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究竟是什么呢?提到液体火箭发动机 ,大家可能觉得,这都已经是落后技术了,固体火箭发动机才是未来 。但实际上液体火箭发动机在当今世界各国中,依然是当之无愧的主力。1 火箭的历史说起火箭的起源,那就要从三国时期说起了 ,话说后汉三国年间,我们就有了火箭…………这个词语了 。当然,这里的火箭跟现在我们说的火箭不是一个东西,连远房亲戚都谈不上 。在火药被发明之后 ,人们就想过利用反作用力上天 ,万户 ,中国明朝人,就是最早将这种方法实践的人,他将炮仗绑在椅子上 ,希望能借助其推力与风筝的升力实现飞行。最后当然是失败了,但这种精神却值得我们尊敬。万户的雕塑 | 图源自百度百科而现代火箭要从1903年说起了。康斯坦丁·埃杜阿尔多维奇·齐奥尔科夫斯基在1903年发表了《利用反作用力设施探索宇宙空间》的论文,从理论上论证了利用火箭推进的航天器模型。在这篇文章中,他提出可以用液氢/液氧作为推进剂研发火箭。这也是我们现在经常使用的推进剂组合之一 。在这篇文章中 ,齐奥尔科夫斯基还提出著名的齐式方程 :Δv是航天器速度增量 ,ω是喷气速度 ,m₀和m₁分别是航天器加速前的质量与加速后的质量 。其中喷气速度和前后的质量比正反应了航天器发动机两个重要指标 ,比冲和干质比。齐奥尔科夫斯基 | 图源自wiki有关比冲 ,我们在嫦娥上天时就已经在问答中为大家解答了 ,感兴趣的可以回去翻一翻 。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干质比,干质比也就是质量比,其实就是齐式方程中的那个质量的比值 ,在航天飞行中 ,我们一般关注火箭发射前与彻底熄火后的质量比,这个质量比 ,与火箭本身结构,携带的载荷质量都有关系 。从这个方程不难看出,干质比越大,速度增量越大,但实际上,运载火箭干质比很难做到很大,就目前而言,没有任何一种单一火箭干质比可以达到将航天器送入太空 ,因此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了多级火箭的设想,其通过多个火箭依次点火将载荷送入太空。目前的火箭推进器至少需要1.5级火箭才能完成发射任务。而事实上的第一款火箭也正是液体火箭,其建造时间甚至在齐式方程之前 。早在1926年 ,R.H.戈达德在马萨诸塞州的奥本就成功发射了历史上首枚液体燃料火箭,这枚火箭采用汽油/液氧做推进剂,这枚火箭只飞行12.5米高